血吸虫病防控小知识
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的疾病。由皮肤接触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,急性期患者有发热、腹痛、腹泻或脓血便,肝大与压痛等症状。慢性期以肝脾大或慢性腹泻为主。
传染源:传染源是患者和保虫宿主。保虫宿主种类较多,主要有牛、猪、犬羊、马、狗、猫及鼠类等。在流行病学上患者和病牛是重要的传染源。
传播途径:造成传播必须具备下述三个条件:即带虫卵的粪便入水;钉螺的存在、孳生;以及人畜接触疫水。
人群易感性:人群普遍易感,患者的年龄、性别、职业分布均随接触疫水的机会而异。以男性青壮年农民和渔民感染率最高,男多于女,夏秋季感染机会最多。
预防措施:控制传染源:在流行区每年对患者、病畜进行普查普治。切断传播途径:消灭钉螺是预防本病的关键,可采取埋士法等改变螺孳生环境的物理灭螺法,同时可以结合化学灭螺法,采用氨硝柳胺等药物杀灭钉螺。保护易感人群:严禁在疫水中游泳戏水。接触疫水时应穿着防护衣裤和使用防护剂。 (公共卫生科 供稿)